
青工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是各地團組織經(jīng)常開展的旨在提高青年工人技術技能水平的一項傳統(tǒng)性活動。
1986年,在共青團中央組織下,全國工交、財貿(mào)戰(zhàn)線團組織普遍開展了這項活動,出現(xiàn)了“百業(yè)練兵,萬人比武”的局面。青海省開展了“十萬職工崗位技術(業(yè)務)大練兵和技術比武”活動,在72個工種的青工中評出一批省級生產(chǎn)技術能手和技術“狀元”。貴州省在10個工種開展了全省“十大王”技術比武。各省也普遍開展類似活動,調動了廣大青工學習技術、鉆研業(yè)務的積極性,煥發(fā)出他們崗位成才的熱情,成為改革開放時期企業(yè)團組織增強活力的重要措施。
1990年,共青團中央、勞動部、全國總工會、機械電子工業(yè)部、紡織工業(yè)部、建設部、商業(yè)部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決定舉辦首屆全國青工技術大賽。
舉辦這次大賽的目的是為了貫徹中央領導同志關于要重視工人技能培養(yǎng),把較高層次的技能培訓抓起來,把廣大工人的注意力引導到提高技術技能上來的指示精神;大力弘揚雷鋒精神,進一步激發(fā)廣大青工立足本崗位鉆研技術、爭做貢獻、立志成才的熱情,推動群眾性技術練兵比武活動的蓬勃開展,提高青工的社會地位和主人翁責任感。
·第十六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yè)技能大賽閉幕現(xiàn)場
大賽共設九個工種:車工、鉗工、焊工、細紗擋車工、織布擋車工、瓦工、抹灰工、美發(fā)、烹調。大賽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各地層層開展崗位培訓、技術練兵和選拔賽,產(chǎn)生全國決賽選手;第二階段全國性決賽,樹立表彰能手。
在大賽推動下,全國有4000多萬青年參加了技術練兵比武活動,500多萬青工參加了九大工種的選拔賽,8000多名青工參加了省級比賽。
從10月13日至11月19日,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選拔出來的500名選手,相繼在北京、上海、長春、石家莊、德陽等地,按高級工應知應會的標準,展開了緊張激烈的決賽。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大賽十分重視,江澤民、李瑞環(huán)、薄一波、余秋里、張勁夫、康世恩、倪志福等人為大賽題了詞。
10月27日,李瑞環(huán)、倪志福親臨北京賽場視察。
10月20日,七個主辦單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總結表彰大會,李瑞環(huán)、丁關根、余秋里、康世恩、倪志福、鄒家華等接見了代表,出席了大會。各工種決賽的前十名選手分別被授予“全國青工技術能手”和“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獲團體總分前六名的省市為北京、浙江、上海、江蘇、天津、湖北,這6個?。ㄊ校┖?7個組織工作先進單位也受到表彰。
這次大賽規(guī)模之大,參賽人數(shù)之多,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它既是90年代青年工人思想、作風、技術的一次大交流,又是對他們的精神風貌、技術水平的大檢閱,也是引導和組織廣大青年工人崗位練兵、崗位成才、崗位奉獻的一次動員。大賽取得了一定的人才效益、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德州科技職業(yè)學院團委